2-7 媒体传播
发布时间:[2020-11-09]
19、充分发挥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校刊、电子屏、两微一端、公告栏等宣传渠道教育功能,健全校内媒体的审批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建立网络管理工作队伍。
学校新闻中心积极整合各种宣传载体,打造融媒体传播平台,努力形成新闻宣传合力。在新闻宣传工作中“中央厨房”总体布局初步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全媒体阵地的宣传整体效应显现。为适应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2020年,宣传部又申请了二工大官方B站、抖音、快手,与原有的校园网、官微、官博,一起组成了学校融媒体矩阵。
根据巡视整改要求,学校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潜在风险的管理。制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关于举办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管理办法》,落实“一会一报”制,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同时将举办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等活动的申报审核纳入OA流程申报系统,使流程审核更清晰明确。修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园宣传载体管理办法》,确保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的校园各类宣传载体可管可控,唱响主旋律,充分发挥好校园网、广播台、校报、校内闭路电视、电子显示屏、广告栏等宣传阵地,以及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学校梳理排摸校内电子屏使用和管理现状,研究制定《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园电子屏管理规定》,根据电子屏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管理,厘清管理边界,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宣传部归口管理,负责内容的审核发布。
充分发挥校园网站舆论引导作用。学校在中央、国家和地方举办重大活动、出台重要政策文件及学校重要活动等时间节点上积极组织宣传,并在第一时间把学校的响应执行情况和工作要求发布于校园网相关栏目。2019-2020年,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四史”教育、十九届五中全会等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在深化教育改革领域的主要思路、举措等在校园网上进行了重点报道和宣传。同时通过电子显示屏发布学校信息,使之成为学校宣传的有效载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校官方微信及时发布学校动态和重大活动资讯,使二工大的声音被更多师生、校友、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和了解。学校进一步健全新媒体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了涵盖37家二级单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微矩阵,推进校内新媒体融合发展。以评促建,以查促建,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络媒体管理水平。2019年10-11月,学校开展了校园网站自查和优秀二级网站评比工作,以评促建,进一步提升校内二级网站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网站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更好地展示学校建设发展风貌。2019年,学校继续开展二级单位新媒体自查与年检工作,及时掌握校内新媒体平台运营变化情况,全面抓好网络舆论阵地建设,维护健康有序的校园网络传播秩序。
为贯彻落实中央、上海市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关于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战略部署,切实做好新时期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2019年12月,学校成立了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进一步推动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强学校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20.建立学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学校对外信息管理。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应对处理工作,对媒体舆论监督及时整改、反馈。

一是优化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发布学校信息。学校结合实际不断建立健全信息公开、信息发布、新闻审核等工作制度,增强了学校与基层、与广大师生、与社会的信息沟通,便于把握、领会学校的工作决策和发展动态,提高本单位、本岗位的工作成效。学校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失实信息澄清等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制定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2019-2020年度继续执行),明确了由党委宣传部部长担任新闻发言人,推进学校新闻发布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以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舆论氛围,树立学校良好的公众形象。党委宣传部部长作为新闻发言人列席每周校长办公会,以便在及时了解学校情况的基础上,适时做好新闻宣传的选题和策划。
学校充分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加以宣传。校园网综合发布学校新闻信息,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创建在线等多个专题网站内容相互补充;微博、微信、B站、抖音、快手等新媒体侧重在第一时间对学校重大活动进行生动报道;校报侧重对学校近期工作的做法、特色、亮点予以深度报道。
为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提升宣传干部素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宣传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宣传干部积极参加市教卫工作党委组织的各类新闻、外宣、新媒体宣传工作培训,及时掌握宣传思想工作动态、学习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等。宣传部还定期组织召开全校各部门、二级单位宣传工作负责人及信息员、通讯员会议,邀请专家、资深媒体记者对网站、新媒体信息员、校报通讯员等进行培训,并开展网站、新媒体、校报新闻信息发布工作的评优表彰活动,着力提升宣传干部业务水平。
二是积极联系社会媒体,彰显学校特色亮点。学校一贯积极主动联系社会媒体,通过向媒体提供新闻稿、邀请媒体来校采访报道、定期向媒体报送学校信息等形式强化媒体宣传,及时反映学校在改革发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不断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创新外宣工作方式,加强新闻策划,主动走访并挖掘各二级单位工作中的亮点,找准宣传时机,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等向社会推介学校办学过程中的新理念、新做法、新亮点。
三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对于突发事件,学校有制度,有预案。制定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关于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和处理的应急处置预案》等,要求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应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向校内外报告和公开相关信息。制定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网络舆情管理办法》(2019-2020年度继续执行),对突发网络舆情的应急及处置作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建设工作,严格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学校每年开展互联网信息安全责任承诺书签订,共同创建健康有序、文明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
对于来自社会媒体舆论的监督,学校积极回应。依托良好的媒体沟通机制,对社会媒体反映的问题,做到主动沟通,及时核实,快速回应,妥善处置。学校注重网络舆情的搜集研判,利用新浪舆情通平台对学校舆情进行日常监测,同时做好重要时间节点的舆情监测工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学院。学校组建了网络评论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网络宣传引导工作力量。
21.依托易班等网络教育平台开发网络教育产品,开展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和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做好党报党刊订阅和主要媒体进校园工作。
2010年我校加入上海市易班试点高校,2011年校易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成立校易班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校易班发展中心、易班工作总站,下设各学院易班发展分中心、工作分站,全校合力推进。2014年,基于易班网改版,校易班工作重新思考,提出构建O2O互动交融的智慧校园网络思政主阵地的战略定位。2015年,为加强易班工作,校骨干教师激励计划“全媒体思政教育”团队成立,实现易班建设“专业化”、“团队化”目标,同时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2015年,校易班体验中心落成使用,实现易班网络线上线下的互动发展。2016年至今,我校基于易班开展网络思政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运用易班优课平台、快搭平台,开发校园应用,开展主题教育、特色教育,形成网络思政的新局面。
依托易班平台开发网络思政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利用易班优课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设“劳模文化教育”与“形势与政策”两个精品课程,建设四大德育专栏、开展时事热点讨论、展示优秀班级与学生案例发挥榜样的引领榜样作用、开展诚信教育等。为大力弘扬和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我校开设了特色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工匠中国》系列,由校领导、劳模校友主讲。课程视频上传至易班优课平台,将易班与网络思政教育相结合。易班优课平台也成为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教学新载体,学生可通过网页或者手机客户端直接将课程论文或实践报告以提交作业的方式上传至易班优课。
依托易班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文化建设。学校利用易班网络平台积极开展网络主题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易班主题教育活动,如网络文化节、易班迎新教育活动、易起就业系列活动、图书漂流活动等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易班出现在校园各类活动中,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学校积极推动师生参与网络文化作品创作,每年重点打造网络文化节活动,在网络文化成果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2018年至今我校师生累计获得48项市级及以上奖项。
依托易班平台开展网络文明素养教育。学校利用易班网络平台,面向学校易班工作站学生骨干以及各学部(院)的班长开展网络素养培训班,倡导学生文明上网,培养学生网络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网络文明素养。培训采用三加二的模式,三个讲座、一个素质拓展活动、一个线上课程学习讨论,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参与讲座学习、易班优课平台《大学生网络素养大课堂》线上学习讨论、素质拓展活动的情况,颁发结业证书。
学校认真做好党报党刊订阅工作,将做好征订工作作为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每年都认真完成党报党刊征订工作,保证党报党刊的覆盖面,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的理论学习。同时做好人民日报电子阅报栏进校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