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人文素养考评系统 提升中高职学生人文素养

发布时间2015-06-10

  项目简介: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在“美丽转身”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三角理论”,创建了“1+ X”人文素养提升模式。依托于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等多个高校的人脉资源,校内文化基础课高级讲师资源,创建人文素养信息化学习系统: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开发人文素养电子教材、课程资源包、引领式自主学习网络系统和人文素养考评系统,并进行学生反馈和跟踪调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人文素养,形成稳重务实的作风,成就完美人生;塑造在职业教育领域能出成果,在全国职教系统形成有影响力的人文教育品牌;发展系统化、模式化、标准化的人文素养提升模式。

  一、目标与思路

  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树德立人工程的目标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在“美丽转身”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途径,首提“三角理论”,即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是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三维”支架。而三维中人文素养的缺位,会使知识和技能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现代社会对人的全面性和平衡性的要求,决定了人文素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职业学校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追求民族复兴美丽中国梦的前进中,职业学校学生人文素养软实力提升势在必行。

  在“三角理论”基础上,创建了“1+X”人文素养提升模式。其中“1”为中职学生应具备的通识类人文素养,“X”为职业类人文素养,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要求,确定若干个职业人文素养。无论“1”或“X”,均有梯度指标,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识水平,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人文素养提升体系。

  学校在“美丽转身“理念指导下,基于“三角理论”,结合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创建了人文素养信息化学习体系,具体建设目标:

  (一)开发人文素养电子教材

  (二)开发人文素养课程资源包

  (三)开发人文素养评价体系及考证软件

  (四)建设人文素养体验课堂

  (五)编辑《人文素养课程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学校坚持“渗透性、情感性、针对性、系统性、自我教育、社会性”“六大原则”,按照“六步法”建设人文素养信息化学习体系。

  (一)制定人文素养课程标准

  基于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并制定课程标准,以真实情景或网络学习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突出了教育的人文性。

  开发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处理多元化。评价主体由学校老师、管理者、同学、家长、社区、企业组成。评价指标既对人文素养知识水平进行评价,也对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方式灵活多样,如基础考评、实践考评、合作探究考评、游戏闯关考评。激励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开发人文素养电子教材

  学校精心策划,以学生学习、生活及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为立足点,特邀高校教授和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合作开发人文素养实验教材,以直观的视、音、图、文等形式多维度地呈现丰富的人文知识,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认识感悟,便于学生实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开发人文素养课程资源

  已经开发第一期6门课程的学习资源包。课程资源包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视频、练习题等。每门课开发教学课件6-8个,教学素材30个以上、教学视频2个以上、练习题300题以上。

  (四)开发引领式自主学习系统

  开发引领式自主学习网络系统,学生通过系统自学网络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师通过系统提供各类考试试卷,在线评分;录制微课,视频教学;学生问题可用语音在线解决,在线共享,在线点评。并在校园信息网络中开设“博雅互动”网络专栏,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国学网络交流的平台。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学校中高职贯通专业三个年级八个班级开设《职场自强36计》、《上海话基础教学实践》、《国学故事80则》、《古诗选读100篇》等多门课程,授课达120课时,未来将覆盖全校。同时将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结合。并在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贯穿人文素养教育,锻炼学生做人做事的良好品质和态度,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与素养提高。

  (五)开发人文素养考评系统

  开发人文素养考评系统,统一考试方式、统一考试内容、统一获证标准。开发电子考试软件,教师可将学生日常学习考核情况录入系统,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进行管理;学生可以在线测试、在线交卷、在线评分、在线查询成绩。

  情境测评则模拟真实场景,由考官进行规定问答和追问,整体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反应灵活、表达能力、思路清晰、仪表和举止。通过者可获得初、中、高三级证书。

  (六)多方反馈和学生跟踪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多方开展调研,听取意见,尤其注重学生的评价和反馈,验证课程的开发价值和使用效果,根据反馈意见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

  (七)开展人文素养文化艺术节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人文素养建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充分展示学生的人文风貌,学校结合教学、德育、影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举办人文素养文化艺术节,通过进行经典诗词诵读比赛、读书沙龙和作品展示、微电影比赛、十佳歌手大赛等校园人文素养建设实践和展演活动,通过比赛、活动和合作,实现学生美丽转身,塑造“博文雅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实践与展望

  (一)首创人文素养信息化学习体系

  在全市首创包括教学标准、教材、资源、网络学习、体验教学、考核测评、等级证书的人文素养信息化学习体系,具有首创性、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二)出版一整套人文素养系列教材

  已由文汇出版社公开出版第一辑5本教材(含电子教材),第二辑4册、第三辑10册目前已开发完毕,即将出版。

  (三)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学校声誉扩大

  目前在全校各专业均据开设人文素养选修课程,其中12、13级已通过人文素养水平测试,141人获得证书。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表现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家长也明显感受到孩子的变化,实习企业对学生评价良好。

  《文汇报》对学校人文素养建设做了大篇幅详细报道,学校多次在市级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并接待了国内外30余所学校的学习来访。

  (四)反思和展望

  课内课外学习结合。强化学生课上的学习内容并灵活运用于实践活动,使学习更加生动、完整、全面,发展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重视营造校园人文环境,普及学生人文教育。全面营造人文氛围对学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产生熏陶和影响。

  创建人文素养信息化学习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学生的完美人生。学校在人文教育实践中形成一套系统化的人文素养提升模式,力求打造一个在全市乃至全国职教系统有影响力的人文教育品牌。

 

  注:此项目系学校2014年文明创建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