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路上,许多双手推动前行

发布时间2010-04-08

项目简介:
        2008年末骤然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所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但是,机电工程学院秉持“厚生、厚德、厚技”校训,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为引领,将“全员、全方位、全面”育人理念与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一方面,求职路上,明灯启航,通过开展各类职业生涯和心理培训、优秀毕业生“回家行”、邀请知名企业HR和创业指导专家来校为毕业生作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与熟悉职场、掌握基本求职、创业的知识和技巧,转变就业观与生涯角色,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全院师生纷纷伸出援手,共抵就业“寒流”。学院通过“五心”级就业指导活动与辅导员“八个一”就业互助,学弟学妹为学长找工作等系列活动,帮助毕业生开拓就业渠道与途径,在就业寒流中,为即将毕业的莘莘学子注入一股暖流,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全员共度就业寒流的和谐氛围。
项目情况:
  在我校“厚生、厚德、厚技”校训与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机电工程学院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中,开展了“就业暖心——求职路上,许多双手推动着前行”系列活动。该项目旨在通过将“以生为本”理念与学生就业工作相结合,主要从老师为学生、朋辈之间以及学弟学妹为学长三个层面出发,开展系列就业、创业和心理指导讲座,制定相应的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制度,发动一切力量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为学生在就业寒流中注入力量与暖流,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谐就业的氛围。本项目活动主要实施如下:
  一、求职路上,明灯启航
  1、成立职业生涯指导室。2008年7月4日,在校、院相关领导的支持与参与下,我院成立了就业指导室。就业指导室成立以后,通过点面结合、共性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工作理念,一方面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与生涯指导专家来学院指导,同时也举行优秀毕业生“回家行”活动,就学生求职的共性问题作系列专题讲座;另一方面以就业指导室为平台,为学生的求职困惑进行个性化的咨询与指导。
  2、开展辅导员“八个一”活动。为更好地了解与指导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就业工作开始,每位毕业班辅导员都会做到“八个一”,即手中有“一”张《学生基本情况表》,其中包括学生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基本情况;有“一”张《学生所获能力证书基本情况表》与“一”份《毕业生求职意向统计表》,掌握学生所获英语证书、计算机技能证书、职业技能证书情况与学生的求职意向地区与单位,力争使就业推荐工作能达到用人单位与学生都满意的效果;与每“一”位学生谈一次话,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和专业发展方向,使就业推荐工作更具针对性,提高应聘的成功率;有“一”份毕业班学生《个人简历》文件夹,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建立“一”个学生就业联络网,以小组为单位,每组5至6人,设组长一人;集体制定“一”份《机电学院毕业生推荐制度》,实行“优生优推”,面向全体、机会均等的就业推荐办法,使就业管理更规范、更合理;学生应聘成功后必须电话联系“一”次,确认学生就业单位和岗位情况,以及薪资情况,动态掌握学生就业情况;学生就业岗位稳定后,必须与学生交流“一”次,指导学生及时与单位签订《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与《劳动、用工合同》,办理《高校学生就业报到证》,提高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3、开展“五心”级就业指导服务。在工作中,学院要求辅导员老师要具备“爱心、细心、耐心、热心和责任心”,为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五心”级服务。 “爱心”:主动关注零就业家庭和外地就业困难的学生,指导学生简历的制作并为其推荐工作,帮助学生走好就业之路,《解放日报》上曾刊登了我院辅导员如何帮助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就业的成功案例。在“细心”下,我院辅导员对各项就业工作落实到细处,如在就业信息的发布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信息反馈情况尤为关注,因为学生能否及时接受到信息以及对于信息的反馈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能否成功获得该份工作,因此每次在信息发布之后,辅导员们都会在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之后才将此项工作视作完成。“耐心”:学院辅导员耐心帮助学生修改简历,进行面试指导。“热心”:辅导员会主动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联系,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就业情况。如,2008年9月,学院召开了毕业生家长动员大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所学专业的前景与目前的就业形势,为他们在孩子未来的就业决策中提供有益帮助。2009年3月,学院就当前就业形势,发出了《致毕业班家长的一封信》。“责任心”:辅导员们经常忘记吃饭、休息的时间,倾力于毕业班事务。如,开展高校毕业生相关就业、创业政策的解读与学习会议等一系列有助于学生就业的工作。
  4、“求职未雨绸缪时”调研活动。为更好地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求职心态,学院开展了毕业班与非毕业班求职倾向调研活动,通过问卷的发放以及与学生的个别访谈,了解不同阶段学生内心真实的、对于职业的理解度与期望值,以便为今后如何根据实际就业形势,端正学生就业态度与调整职业观找准切入口,从学生最能接受的角度出发,做好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二、纷出援手,共御寒流
  1、就业总动员,师生共寻“就业门”。发动学院全体老师,利用自己积累多年的广泛人脉关系,邀请企业单位来校召开专场就业招聘会或进行学生就业的推荐,以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学院的陆成鹰、张伊平、魏天翔、张炫老师以及实训中心的周老师等纷纷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岗位和面试机会,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2、学弟学妹为学长找工作。学院低年级学生通过自身家庭的人脉关系或是网络搜索求职信息,热心为学长们寻找工作。在此过程中,许多学弟学妹都表现极大的热情。他们说,“今天学长们面临的,也会使我们明天将会遇到的,帮助学长,就等于帮助明天的自己!”“我们是校友,肩负着共同的荣誉。” 分团委公告栏上的一则则就业信息,都是真心真情的证明。目前,08级机自班的沈婉婷同学已经帮助学院学姐获得了一份助理工程师的就业岗位。
  3、就业互助,信息共享。一则就业信息意味着学生的一份希望,一份希望就代表着一个机会。因此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同学之间、各学院之间也相互扶持,互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就业氛围。如,学院06机制班同学在自身发展方向确定的情况下,为班级同学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同学成功签约。兄弟院校之间互通有无,就业信息共享,互相提供就业机会,共同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宣讲会。
  三、多元化就业与创业并举
  1、增设职业技能培训班。2008年底,在学生就业前夕,学院根据就业形势,增开实用性强、用人单位接受度高、含金量足的机电一体化预备技师、见习工程师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升学生竞争优势。同时学院发挥产学研特色,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多个就业、见习岗位。
    2、组织“大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系列讲座,并推出“大学生创业实习园地”计划。2009年4月开始,我院邀请社会知名创业指导专家进行创业系列专题讲座,同时还拟定于2009年10月与学校就业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