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精神文明 落实三个“育人”
发布时间2010-04-08
项目简介: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大学师生对现代知识、先进文化、信息技术获取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当下,图书馆正从单纯的藏书中心逐步转变为基于信息、知识、服务、休闲为一体的校园文化中心。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网络环境、信息技术、个性化服务、文化氛围等“地理”上的绝对优势,要求图书馆在做好文化知识传播的同时,必须结合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以信息素质教育为抓手,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建成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信息素质教育基地。为校园精神文明、健康和谐校园建设做好服务保障。
图书馆高度重视创建精神文明,积极落实三个“育人”,基于四方面的思考,举办了服务月活动:一是在新形势下必须树立全馆职工“一切为读者、为一切读者”的服务理念;二是必须积极营造“全校师生最喜欢去的地方”的文化氛围;三是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信息平台、服务平台、知识平台”打好基础;四是必须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技术等综合信息处理能力。
在持续两年的服务月活动期间,图书馆通过举办“知识一小时讲座”、“读者座谈会”、“现场咨询”、“知识服务上门”、“热点报告”、“诚信教育”、“读者沙龙”、“社区联动”、“校企合作”、“信息能力培养”等四大类9个系列的品牌服务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项目情况: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根据学校精神文明创建的总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精神文明创建特色项目,连续两年举办了“服务月”活动。目的是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学校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切实落实服务育人的职能。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接待了12000多人次的读者现场咨询;举办了“神奇的纳米材料技术”、“中国载人航天与应用”、“百年奥运”等六场高水平的专题报告会;组织各类知识讲座达57场次,有5000多人次的读者参与了讲座;参与IT志愿者工作室实践的同学达200多人次;向社区推荐图书、杂志12000多种,社区平均月接待读者3000多人次;向师生、企业、警署发放各类阅读卡15000余张;制作各类知识宣传手册及展板20000余份;组织各类“影视欣赏”节目达20多场,为1000多人次的住校生提供了服务;与27家企业建立资源合作关系。活动中,“志愿者工作室”、“图书服务进社区”两个子项目分别受到了学校的表彰。
一、发挥图书馆信息教学优势,着力提高师生学习、使用、鉴别信息的综合能力,在以人为本上实现“教书育人”。
面对图书馆丰富的馆藏文献及各类数字化资源,对信息理解、应用能力的好坏,既关系老师的知识更新,又关系到学生的知识掌握,还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在服务月期间抓住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求知欲强的特点。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大学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技术、信息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知识一小时讲座”,向学生推荐各类文献资源;通过“现场咨询服务”帮助大学生消除在信息应用中遇到的困惑,如在一次活动期间,有近百位大学生对信息检索表示了困惑:“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功能强大,但在学习中还是很难精确找到所需资源。在得到专业人员的耐心施教后,同学们迅速掌握了信息检索的技巧和方法,并直接应用到了学习实践中;通过“热点报告”向学生传递国内外最前沿的信息,培养大学生的前沿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服务月期间,图书馆从北京请来“中科院老专家报告团”成员,做《中国载人航天与应用》的报告,老专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介绍了自己从事航天事业的研究心得体会。特别是老专家讲到自己青年时期学习的专业并非是航天专业时,对同学们的触动很大。很多同学与老专家交流时表示:“不会辜负老一辈对80后的期望,一定会继承、发扬他们刻苦研究、勇于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通过“影视欣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整个活动紧密围绕信息素质教育而展开,有4000多人次的同学从中受益,活动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图书馆的“服务月”活动,通过举办“读书沙龙”、“读者座谈会”、“书评”、“读书心得”、“学术报告”、“网络视频报告”、“专家访谈”、“现场选书”、“网络订阅”、“组织大学生进企业参观学习”,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路、计算机志愿者服务工作室”等四个大类,9个子项目的系统活动,全面提升了大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在系列活动中,大学生既看见了自己的差距,又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增进了相互协作、相互沟通的能力,为大学生在校学习和走向社会建立了良好的知识储备。
二、发挥校园文化中心的优势,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意识,在德育为先中实现“管理育人”。
当下,图书馆正从单纯的藏书中心逐步转变为,基于信息、知识、服务、休闲为一体的校园文化中心。这个中心的建设工作对校园精神明文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其思想政治素养与人格品质直接影响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就个人而言,诚信是其人际交往、经济往来的根本。然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环境,无疑是一个社会小环境的简单再现,大学生学习生活在其中,这对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服务月活动期间,图书馆加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宣传力度,从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提升诚信品格出发,在管理上有针对的进行调整,如:部分工作岗位组织勤工助学的同学参与服务管理,部分服务窗口采用无人值守的管理,采用开放式的报刊阅览、图书借阅自主化,允许大学生带包进出阅览室等。在人性化管理方面的工作实践,无形中又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起到了培养和提高的作用。通过上述活动,近年来图书馆的书籍损坏、遗失、图书超期不还等现象明显减少。真正在环境营造中实现了德育优先,管理育人。
三、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势,着力实现优质资源面对社区、企业共享的战略,在融入社会中实现“服务育人”。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我校图书馆在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同时,从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着手,实行优质资源面对社区、企业共享的战略,通过在浦东新区曹路社区建立“二工大图书馆曹路社区分馆”和“二工大曹路亲子阅览室”,通过向学校周边企业送服务、送资源活动,与企业一同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向当地警署赠送借阅卡等活动全面提升学校图书馆的知识贡献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为文化兴市、科技创新兴市战略的实现贡献力量,为公众终身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为驻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和技术支持。如今,在曹路社区中经常可以听见“又去大学图书馆看书啊?”的问候声。据不完全统计,我校“二工大图书馆曹路社区分馆”及“二工大图书馆曹路亲子阅览室”平均月接待居民4000多人次,年向企业提供文献服务近1000多人次。(图书馆)
注:此项目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8年文明创建特色项目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