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结对育人形式 彰显学校体育特色

发布时间2011-06-10

  体育部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工程建设时,充分认识到要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最有效的抓手就是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一直以来,体育部将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中的学生作为对象,以“结对”活动为载体,通过创新结对育人形式,彰显学校体育特色。
  一、目标思路
  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制定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1—2015年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程建设规划纲要》,确立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知识型高技能创新人才”,学校培养的是“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掌握更强的技术能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的“智慧劳动者”。体育部是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本身没有体育专业的学生,是一个面向学校全体学生,实施体育教学和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的教学单位。体育部通过连续几年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进行个别访谈和召开座谈会发现,学生对“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提高学生健康水平”、“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有助于强化学生规范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有益于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能力”等有着高度的认同。
  体育部在推进“三全”育人工程建设时,充分认识到实施“三全”育人,最有效的抓手就是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特征,将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学生作为对象,以“结对”活动为载体,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展育人工作。由于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育培养学生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是一个有效的育人基础。体育部根据这一特点,从2009年初开始,以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学生为对象,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际开展育人工作。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育人为目标的“结对”育人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结对”活动内涵,推进“结对”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结对”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通过创新“结对”活动形式,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和特色体育运动的开展,彰显学校体育特色。
  二、主要做法
  1、党支部与体育特色运动队结对,打造优秀团队推进特色体育运动开展
  体育部在推进发展中确立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开展特色体育运动”的发展思路,将龙舟、毽球运动项目作为学校大力推广的特色体育运动。通过特色体育运动的开展,构建了校园文化特色品牌,弘扬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造就了一批优秀运动员。这些特色体育运动团队,是体育部践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育人质量的最好抓手。
  体育部党支部与校龙舟队举行了结对签约仪式,与毽球队建立了结对关系,制定了“结对活动计划”。在开展结对活动中,党支部全面关心特色运动队队员的思想政治表现状况,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全面关心特色运动队队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关心他们职业技能掌握情况;全面关心特色运动队队员参加体育竞赛表现情况,鼓舞他们在各种赛事中创造优异成绩的信心。
  2、体育指导员进学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体育部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时,开展了体育教师和十个二级学院结对活动,由体育教师担任各学院的“阳光体育指导员”。其主要的职责:一是指导监督。“阳光体育指导员”与学院结对后,及时与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学院体育工作的辅导员、学生体育部长联系沟通,指导并帮助学院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监控,切实推进学院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二是培养骨干。“阳光体育指导员”对建立学院、专业、班级阳光体育组织网络进行专业指导,并充分利用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等活动平台,为学院阳光体育活动培养骨干。三是总结提高。“阳光体育指导员”及时对学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总结,表彰在阳光体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持续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为使结对指导工作更具实效性,体育部还制定了《阳光体育指导员工作手册》。体育教师和学院结对,这是体育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一个创新举措。
  3、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骨干结对,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培育优秀人才
  体育部直属党支部紧紧抓住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举办全校性体育赛事的契机,开展了体育教师与学生群体活动骨干、学生体育干部、学生体育社团负责人、体育竞技比赛成绩优秀学生、体育活动爱好者结对活动。由于结对活动是建立在群众体育活动和各类体育竞赛这个平台上,存在于各项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使结对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更具有实效,凸显出育人的特色。
  在结对活动中,体育教师热心指导结对对象如何组织群众体育活动,组织学院间的体育联赛,指导他们在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中如何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了群体活动骨干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4、体育教师与任教学生结对,实施体育教学目标培养合格人才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链中重要一环。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过程,由于在体育教学中比较多地实施面对面、手把手教学,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更具有针对性,体育教师个人的魅力往往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体育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体育部连续两年开展了体育教师和所任教体育班学生结对活动,每学期28名体育教师与100余名学生结对。体育部在安排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出“结对”育人的要求,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体育教师育人手册》,记录“结对对象”的基本情况,记载育人过程的“工作实录”以及育人工作中的“学生反馈”。每学期末,体育部对教师育人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已成为一项制度。这种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渗透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亲密接触所形成的结对关系,使育人更具有实效。
  在结对活动中,教师对结对对象给予重点辅导,在体育技能传授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喜爱体育活动,逐步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科学健身的习惯。体育教师的结对对象除体育活动积极分子之外更关注的是不喜爱体育活动、体质较弱、心理素质较差、患有某种疾病的学生,即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弱势群体。在结对活动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精神鼓励,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这些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享受体育所带来的快乐,并通过积极的锻炼,达到和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工作成效
  1、为特色运动队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校龙舟队自2006年成立以来,在国内外一系列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龙舟比赛已成为具有学校特色的传统赛事,龙舟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校毽球队自2009年8月成立后,2010年代表上海参加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通过顽强拼搏,取得了男子双人、男子团体两个三等奖,毽球队荣获了“体育道德风尚奖”,为上海争光,为学校赢得了荣誉。目前,学校的毽球运动水平居国内前列,对上海市毽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彰显了学校体育特色。
  2、推进了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位学生沐浴“阳光”
  在阳光体育开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大自然,走到了阳光下,融入了学校火热的体育活动。培育了一批学生体育运动骨干,引领了一大批学生体育活动积极分子,促使了学生不健康课余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了体育社团健康有序的发展,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对良好校风的形成产生积极作用。学校阳光体育的成功经验多次受到上级表彰,体育部已连续四年获得上海市阳光体育“优秀组织奖”,被评为2007—2010年上海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3、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结对活动的开展能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不断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自我调控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上形成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正向迁移到工作和学习中。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迎接社会挑战的能力,不少体育骨干在应聘就业中成为各大企业优先录用的员工,进入企业后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优秀人才,体育育人取得成效。
  4、由点及面,惠及群体
  结对活动最明显和直接的效果,就是使受益对象从学生个体逐步扩展到整个学生群体,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科学健身习惯,享受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达到增强体质目的,从而健康生活、有效学习、成功工作。(体育部)
 
  (此项目系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10年文明创建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