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创新实践 打造科技团队
发布时间2012-06-05
项目简介: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创新团队”是在学校培养“智慧劳动者”的目标指引下成立的。电子科技创新团队是一支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理念,具有电子学院特色,由电子学院院长洪晓鸥老师、杨冠群老师和马文新老师分别负责组建,目前约有30余名队员,致力于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申请和校内比赛的方式选拔队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共享和尊重团队精神,总结实践经验的能力。
一、项目背景
当前,学校确立了培养具有更高知识水平、掌握更强技术能力、承担更大社会责任的“智慧劳动者”的目标。在此目标指引下,我们“电子人”秉承学校“明确定位、加强内涵、团结师生、提升质量、发展特色”的要求,积极探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有效途径。
2003年,学院老师意识到虽然个别学生专业理论课程成绩优异,但他们却很难针对某个具体的专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且缺乏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学院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努力为热爱科学技术的学生们提供平台,成立了“电子科技创新团队”。“电子科技创新团队”是一支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理念、具有电子学院特色、老师带领学生创新实践的团队。该团队由电子学院院长洪晓鸥老师、杨冠群老师和马文新老师分别负责组建,目前约有30余名队员。该团队致力于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乃至全国的各类科技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实践平台,引领学生走一条开拓创新之路。
二、实施过程
团队创始人之一的杨冠群老师有着独到的团队组建和学生培训的方法。进入团队的途径之一是学生进校以后参考物理和数学考试成绩进行筛选,并结合校内比赛进行选拔。比赛每学年一次,选择周末两天封闭式进行。根据试题难度分为中级组与初级组的竞赛,题目均为单片机控制应用类,赛后择优录取。进入团队之后要进行为期三到四周的试用期,以考察个人综合能力。途径之二是为了给错过竞赛或因其他原因未能进入团队的同学提供机会,学生自己提出申请,经过考核期和试用期,通过后可以正式加入团队。团队成员不仅需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有善良、正直、乐于助人、做事严谨的个人品质。团队组建的重要特色是招收成员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新生,在他们思维活跃但还没有被思维定式框住的情况下,充分开发其潜力。
在培训方法上,杨冠群老师致力于培养队员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遇到问题首先应该不是立即上网查询或询问老师,而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不断提升总结实践经验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新知,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做到“尽量不犯错误,尽早发现错误,尽快纠正错误”。此外,杨老师还注重培养队员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规范书写各种报告的能力;培养队员专注、迅速的反应能力,能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并着重打造共享和相互尊重的团队精神。
三、工作成效
“电子科技创新团队”针对一些大型竞赛进行专门研究、专门训练,为竟赛作好充分准备。团队参加的主要赛事有: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一年一届,分为分区赛和全国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两年一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汽教育杯等。“电子科技创新团队”自成立以来,培养了诸多优秀学生。在参加全国性比赛时,面对各大知名高校(同济、复旦、浙大等)的参赛选手,他们不畏强手、自信参赛,在赛场上超越对手,展示了二工大学子的风采,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以优异成绩证明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的实力。从2003年以来,团队每年参加校外竞赛并多次获得全国和市级各类奖项。仅以2011年为例,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华东赛区一等奖1项、华东赛区二等奖2项、华东赛区三等奖1项,获全国赛区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获一等奖(TI杯)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成功参赛奖4项,全国赛区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三等奖3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获全国三等奖1项,全国优胜奖1项等奖项。
除参加各类校外竞赛,团队学生还在杨冠群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多个科研创新项目,诸如睡眠宝、电子公交站牌等。正是因为这些项目本身具有“外界没有、外界需要、确能实现”的三大特色,均获得了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了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汽教育杯科技创新奖、上海青年科技创新创业成果“最具技术交易潜力奖”,为我校的科技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注:此项目系2011年学校文明创建特色项目。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