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共产党员的真情大爱
发布时间2012-06-05
已90高龄的刘达海同志是我校离休的老干部,他从2005年起开始帮困捐资助学。8年来,他先后拿出近40余万元,资助了46名高中以上学生(其中二工大学生11人)。8年助学路,其中已有18人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28人仍在继续资助中。除了助学,灾区人民有危难他慷慨解囊,老同志有困难他出手相助,亲朋好友遇难题他及时援助……刘达海老师没有给自己和家人留下积蓄,除了日常生活开支,他将70%的养老金用于帮助他人,这里凝聚着他对社会、对他人的爱、对信念的执着,对青年的期望。他是位可亲可敬的老党员,他的事迹感动了大家。
照亮未来,感动常在
“离休了,要老有所为,要多为社会做些事,这样才过得充实。以前离休金比较少,没有力量帮助更多的孩子读书,现在我们离休人员的工资提高了,我可以有更大的力量帮助贫困的孩子了”,刘达海老师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
每年刘达海都要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行的社会帮困活动中选择8位贫困学生(4位大学生、4位高中生)进行资助;他前后还资助了我校11名困难学生。而且他不但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还在思想上对学生提要求,他希望这些学生不但学习好,还要思想进步、力求上进。刘老师经常和这些学生保持联系,每学期都要走访受助学生,有时相约在徐汇公园,有时约到家中,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在他家里我们看到了一厚叠捐款奖励证书、捐款收据和一大捆信件。有市、区、街道等颁发的捐助奖励证书30多张;有捐助收据,每张从500元到10000元不等,累计近40余万元;有受助者写给他的信件,其中有在校的学生,有已经入伍的军人,也有学生家长,一封封信件,表达着受助者的感激,一叠叠证书,记录着刘老师对社会无私的奉献和对他人的真切关爱。
同济大学受助者张同学说,“对于刘老师匿名的捐资助学,我相当感动。这是他心中有大爱的体现。作为受助者,我应当在有能力之后把这份精神发扬下去,去帮助更多的人,也是对他的感谢和感恩。”
解放军73045部队的王战士在给刘达海的信中写道,“曾经面对高昂的学费我徘徊过,母亲微薄的收入无法承担,我曾一度想过退学,不想给家里增加负担。是您捐助了学费,使我可以放下思想的包袱重新回到课堂。可以说是您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度过难关,是您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候,帮我燃起一盏明灯,为我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如今我在部队里,一定要练好本领,报效祖国,不辜您的救助之恩!”
一位屈姓同学的妈妈写信说,“我们一家在上海举目无亲,我是清洁工,收入不多,日子过得很清贫,而且每年开学时都要为学费发愁。为了挣孩子的学费,我尽力多干些活,捡破烂、做临时工,只要能挣到钱,什么活都干,可是还常常筹不足学费。这次能得到您的帮助,我们一家很感激,真的谢谢您!”
8年来,刘达海拿出离休金的70%帮助了46个孩子完成学业。这些孩子,有的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有的入伍参军报效祖国。受助者的感动源于这位老共产党员无私的付出,这就是助人为乐的精神财富,这就是老共产党员关心他人超越自我的崇高境界。
受助者写来的感谢信
心系他人,大爱无痕
在社区,刘达海同志积极支持居委会工作,作为湖南街道兴武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志愿者,他不顾高龄积极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所有活动,每逢暑期他都以自己的丰富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他还用自己有限的养老金为社区的贫困家庭和居委会订阅各类报刊杂志,为社区居民创造学习条件。
从刘达海以前居住的吴兴居委会袁书记处得知,刘老师是小区的捐助大户,是小区的“名人”,他平时生活简朴,从不追求高消费,住的房子几十年没变过样。但是每当看到小区张贴的捐助海报时,他一定是第一个慷慨解囊者,而且是捐款最多的一个。平时陆续捐助给抗震、抗洪、希望工程和红十字会的数额已达数万元。居委会干部看到刘老师每次这样捐款都感到不好意思,希望他不要因为捐助他人而影响自己的晚年生活。可刘达海却说:“我的钱是政府给的,我能用政府给我的钱来帮助这些困难同志,这钱就用在了刀刃上,这就是我的快乐。”
接受校报记者采访
每年年终社区要对困难家庭进行帮困,许多次居委会干部都不敢张贴布告,原因是布告一旦贴出刘老师就会看见,他一定又是“捐款大户”。后来,当居委会干部得知刘老师要搬家,离开居住了60多年的老房子时,大家都很是依依不舍。居委会干部们暗自商量要包下刘老师搬家的体力活,可被刘达海谢绝了,他在不惊动任何人不给任何人添麻烦的情况下悄悄搬离了。至今,刘达海老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迹仍流传在他原来曾经居住过的社区,他也曾多次被评为徐汇区慈善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几年前,刘达海的一个亲戚身患癌症,手术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化疗用去了很多钱却疗效甚微,病人一度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刘老师知道后急忙从家里取钱送到医院,并鼓励亲属要坚强,治疗费用的缺口由他来解决。这位亲戚在治病过程中一直得到刘老师的精神关怀和经济资助,病情也逐渐好转直至病愈出院。
在同事中,只要知道谁有困难,刘达海都会默默地给予帮助,他悄悄地买来盲人棒送给弱视的老同志,为他助行;对于经济条件差的同事,他悄悄地给予经济上的资助;由于一些老同志出行不便,他主动为他们购买书籍和生活用品……
刘达海老人的心中始终牵挂着需要帮助的人,在他看来,一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从他身上我们分明看到了共产党员大爱无私的高尚品德。
刘达海老师参加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中为刘达海)
年逾耄耋,学无止境
刘达海老人曾长期从事党务工作,离休后一直坚持在老干部大学学习,从经济学到历史,从计算机到法律,每周的报告会都坚持去听。他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的思想跟上形势,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虽已90高龄,但他学习热情丝毫未减,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参加学校老同志活动、参加老干部大学学习他从来都是是乘公交车,舍不得坐出租车。从家到老干部大学交通不便,要换三辆车,单程耗时一个多小时,刘老师始终坚持,从不缺课。他说:“人不能不学习,学习能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只要走得动就要坚持。”为了在老干部理论组学习时作好中心发言,他还多次到上海图书馆查阅资料,做了许多笔记,引经据典,老同志们了解后都十分感动,纷纷赞扬刘达海同志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离休后的刘达海原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颐养天年,他却不断增加捐助对象;原本可以多攒点钱把老房子装修一下,他却一次次把钱捐出来帮助有困难者;原本活动学习可以报销出租车费,他却坚持挤乘公交车;原本可以在家安度晚年,他却克服路途不便坚持老干部大学的学习。是什么力量让这位90高龄的离休老干部多年如一日地关爱他人?是老党员的崇高素质。当我们走进这位耄耋老人时,看到了受助者的感恩,更感受到了他对体现出的真情与大爱;时至今日,这种爱已感染了周边的人。(组织部)
注:此事迹系2011年学校精神文明好人好事。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