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学子车小龙以义举续写“大爱”

发布时间2013-06-08

  事迹简介:奉献一片爱心、挽救他人生命的动人旋律再次响起。身为90后的车小龙来自安徽农村,家境并不宽裕的他常怀感恩之心,在得到学校帮困资助的同时,一直渴望能以己之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2012年5月,车小龙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血型初配型成功后,考虑到是要挽救一条年轻的生命时,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肯定的答复:愿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经过努力,最终克服自己和家人对捐献不了解而产生的心理障碍,车小龙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尤其是作为一名90后来说,是难能可贵的。8月22日上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10自动A1班学生车小龙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一名4岁的白血病患儿点燃生命的希望。由此,车小龙也成为我校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这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中的首位“90后”。
   2012年8月22日上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10自动A1班学生车小龙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一名4岁的白血病患儿点燃生命的希望。由此,车小龙也成为我校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是这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中的首位“90后”。奉献一片爱心、挽救他人生命的动人旋律再次响起。
      车小龙同学是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一名普通学生,平时尊敬师长、与人友善,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人。1991年出生的车小龙是一名出生于安徽省利辛县农村的学生,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还有一位正在大学读书的姐姐,因此家庭经济条件不算宽裕。身为90后的车小龙知道农村的孩子来到上海读书的不容易,也知道父母在家里赚钱供两个孩子读大学的艰辛,平时生活中显得特别懂事,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家境并不宽裕的他常怀感恩之心,在得到学校“帮困育人套餐”资助的同时,一直渴望能以己之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刚入学不久,看到学校在招募“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当他得知报名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能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时,车小龙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在填写资料时,他在家长联系方式一栏留下的不是父母的电话,而是同学的电话,淳朴的他希望在志愿救人的同时,不让父母担心。
车小龙所获博爱证书
  2012年5月,车小龙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通知,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血型初配型成功后,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肯定的答复:愿意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从接到通知到采集血样以及到最后签字确认的整个过程中,车小龙却从未向老师、家人及朋友提及。当暑假里车小龙再次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高分辨配对成功的消息后,他不仅没有犹豫,还表达了希望尽快捐献的想法——既为患儿争取时间,又不影响开学后的学习。
 
  这时候对于车小龙自己来说,最大的难处就是克服自己和家人对捐献不了解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然而考虑到这可能是挽救一条年轻的生命时,有着非凡的意义。车小龙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尤其是作为一名90后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小龙的救人心切也感动了父母,最终,在得到父母许可后,他早早地结束了假期,一人回到了上海。而直到此时,学校才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通知,辅导员与车小龙联系时,得到的是他谦虚的回答:“这没什么嘛,谁遇到都会愿意的,况且捐献的事情还没有做呢。”低调、腼腆的小龙,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名“90后”学生的大爱。
车小龙所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证书 
  2012年8月22日上午,车小龙同学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为一名4岁的白血病患儿点燃生命的希望。由此,车小龙也成为我校7年来第9例、电子学院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上海市第2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自2003年组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队”以来,9例成功配对,9次成功捐献,创沪上高校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之最;同时,车小龙也成为我校这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中的首位“90后”。
  造血干细胞正式采集之前,上海市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磊、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主任周建军分别向车小龙同学颁发了上海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荣誉证书、博爱奖章,以及上海市优秀青年志愿者证书。我校党委副书记胡晟,以及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校红十字会、电子学院的有关老师专程前来看望并慰问。《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教育电视台、上海电台、《新闻晚报》、《青年报》、《劳动报》等十多家媒体对车小龙同学的爱心义举进行了采访报道。同时,《新民晚报》将其作为2012年8月22日的头版头条予以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车小龙的事迹随即在全校师生中广为传颂,特别是作为一名“90”的行为倍受称赞。车小龙也因此被授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奖”、“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90后”学子加入到我校组建十年之久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以实际行动接过了这根全校师生齐参与的“爱心接力棒”,让爱心之花在校园、在社会继续怒放!(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注:此项目系学校2012年精神文明好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