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学子齐助力,八旬老兵终梦圆

发布时间2018-12-26

 

  ——工学部好人好事项目

  这是几位热心公益的二工大学生为一位八十余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圆多年发明梦,成功设计发明出节水型排污装置的暖心故事。

  一、   项目背景

  出生于1937年的李志桐老人,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原23军机枪手。已有81岁高龄的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爱思考爱制作,退休后申请了好几项发明专利,然而,他的心中还有一个发明梦一直没有实现。老人想研发一套底开式排污抽水马桶节水装置,使冲水量至少节省30%。在制作过程中,老先生在市面上购买国标零件,手工打磨成自己设想中的样子,因为人工有误差,外加内部的传动装置,齿轮齿条没有办法手工打磨。如送到市面模具厂加工,加工费非常高,因为收入有限,承受不起。因此他的这个发明梦一直被搁浅。

  2017年10月,在一次志愿服务中,经浦东曹路文化中心等单位的介绍,老先生与我校工学部科创协会的同学们相识。

  了解情况后,科创协会的成员被老先生的精神深深感动,决心要帮老先生完成他的发明梦。自此,科创协会热心公益的7位同学走到一起,主动承担起这个“特殊”的公益科创项目。

  二、项目过程

  从那时起,同学们每周都与老先生见面。史文龙、何敬榆等7名同学分工协作,迅速行动起来。根据老人的设计思路,从商讨想法到手绘图纸、从电脑制作三维模型再到3D打印出实体物件。再按照老先生的要求帮其设计齿轮齿条的传动,并进行一系列实验等。先行做成的3D排污阀样机,得到了李老先生的充分认可。

  在产品发明制作过程中,同学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这群“95后”大学生都是科创协会的成员,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和上海的科创竞赛,时间本就紧张,参加志愿服务项目后,他们绝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

  发明制作中涉及到许多课本未学的知识,大家就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籍并向老师和学长们求教。3D打印十分耗时,其中本次制作中最大的一个零件打印了27个小时才得以成型。他们就牺牲大量休息时间到实验室做研究,有时候为了守候打印机工作甚至整夜未眠。整个项目的零配件打印共耗时近160小时。

  制作排污阀的关键配件价格较高,考虑到老先生的经济能力,同学们查阅资料及厂家,反复对比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购买。

  三、项目成品

  制作途中,虽困难重重但,同学们攻坚克难,坚持不懈。时至今年3月下旬,排污阀已基本成型。节水排污装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小便阀和大便阀,它们以不同的控制方式到达节水的目的。

  大便阀的工作原理图:该装置使用齿轮,当齿条被按下时,底部的闸门被打开,污物在重力作用下流入排污管,污物冲完后松开齿条,冲洗结束。该装置节水率可达到70%。

  小便阀的工作原理:该装置也使用了齿轮传动,按下右边齿条后左边齿条被拉起阀门打开,水箱中的水进入其下方的水管,水管为花洒式,污渍冲干净后松手,阀门关闭,清理完成。该装置节水率约为30%。

  排污阀的制作完成,只是整套节水装置中的一部分。接下来,同学们还将运用数控机床技术,继续设计加工喷淋管等装置,争取早日实现老先生的研发梦想。

  四、项目收获

  一位年过八旬的抗美援朝老兵,七名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本来没有交集的人,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热衷公益的心联系在了一起。公益爱心口耳传。这件爱心之举也引起了校内外广泛关注,人民日报、青年报、上海新闻网等媒体相继进行报道。

  团队成员、17自动C1班李鑫华同学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 “看到老先生画的图纸和纯手工制作的样件,我震惊了,没想到那么专业。他退休后不是安于享乐,而是想通过发明节水装置节约能源,这种认真执着、百折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们!”

  问及这样做是否值得时,17光电A1班刘洪玮同学的回答非常坚定: “我得到的要比我付出的多。不仅学习巩固了专业知识,更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提升了责任意识,体会了志愿服务的充实与幸福。”

  据了解,越到后期,研发制作的难度会越大,对此,团队成员、大四学生杨申谷深有体会:遇到困难时,最难能可贵的是坚持,最需要的是陪伴。我们被老先生十多年来的执着打动,我们也将陪老人一起坚持,迎难而上,继续做喜欢的创新创造。尽力帮老人圆梦,是我们最朴素的想法。

  这就是我们“爱心学子齐助力,八旬老兵终梦圆”的暖心故事,这也是爱心和正能量的传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