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社团运行新机制 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

发布时间2018-12-26

   ——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社团育人项目

  一、目标与思路

  进入新时代,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方式,改进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为此,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理论社团(“马研会”、“瞭望社”)为载体,在创新社团育人机制、途径,打造社团育人多平台,适应精神文明建设新常态等方面做出探索,旨在推进实践育人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为职业人才培养、教师职业发展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二、途径与方法

  第一,劳模精神引领社团文化建设,回应职业教育新期待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理论社团为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发挥实践育人主渠道功能,积极引导理论社团在劳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学风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校发展定位与学生职业成长为导向,开展理论社团建设目标大讨论,在学生座谈会、教师研讨会的基础上,确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作为社团建设的指导理念,以“理论感召人,实践培养人,榜样教育人,兴趣塑造人”作为理论社团建设的一般原则,以“学习劳模,争做学模”作为社团建设的近期目标。从而,在引领社团文化创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回应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期待。

  第二,质量提升助推社团活动品味,打造实践育人新平台

  理论社团是学生“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的自愿性学习共同体,同时,社团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育人的新型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社团建设经验,确立“创精品活动,育职业人才”的社团建设目标,依托五大平台建设,推进实践育人工作并取得实效。一是带领社团走近劳模,开拓职业教育研究平台。二是对接教学激励计划,建立社团“三小”创新平台。三是参与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四是组织暑期社会实践,构建社会体验平台。五是指导社团走出校门,探索赛事育人平台。通过五大平台建设,充分引导社团发展,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并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育人方面取得实效。

  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回应学生需求,特邀请相关专家作专题交流,组织“热点问题面对面”沙龙活动;同时,利用假期,社团组织学生“走近劳模”实践体验活动,从而了解劳模精神,融入城市生活,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协同融合优化社团运行机制,探索教学相长新渠道

  新教师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我校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步骤。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教师培养途径,在优化社团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将新教师培养与社团发展结合起来,探索了一条教学相长、同步成长的新渠道。一是将社团指导工作融入教师培养的环节,让教师在社团指导中提高对教育对象的认知,对学校价值文化的认同,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二是将“课题化”运作作为社团运行的长效机制,督促教师在实践课题的指导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升实践育人效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同时,鼓励社团发展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在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的基础上谋求社团发展。期中,4名教师获得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1人获“上海市育才奖”,1人获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1人获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提高了社团的知名度,也提升了学校声誉。

  第四,聚焦社会责任拓展社团服务功能,树立文明共建新品牌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院校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建校伊始,我校就把服务上海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面相世界的现代应用型特色大学作为学校发展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暂时没有生源的情况下,有效利用社团平台,充分发挥各学院学生的专业优势,拓展社团的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文明共建,为地方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已成为校地共建的良好品牌。在思政课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加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项目,受到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浦东电视台、《青年报》、《东方早报》、《上海科技报》、《浦东时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单位多次关注报道。

  三、成效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属理论社团为载体,在创新社团育人机制、途径,打造社团育人平台,适应精神文明建设新常态方面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

  具体而言,第一,形成了社团发展与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师生在社团指导中得到共同成长,其中,社团指导教师刘文获上海市育才奖,毛天虹老师获上海市思政课择优拔尖人才;第二,打造了校地文明共建的良好品牌。在与浦东新区曹路镇的文明共建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了社团知名度,也得到了地方部门的肯定和认可。第三,取得了实践育人的积极成效。其中,“马研会”、“瞭望社”申报的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均获得校优秀项目;瞭望社《口述劳模,走进学模》项目荣获2016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2017年瞭望社暑期社会实践《学劳模,做工匠》项目被推荐为团中央学校部“千校千项”社会实践成果遴选项目与“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预赛项目;苏勇老师指导“瞭望社”学生参加市级国际级辩论赛并获奖,提高了社团的知名度,也提升了学校声誉。

  当然,学校社团还是一块有待开发的领地,社团建设与实践育人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任重道远。惟愿前期的探索为今后的收获奠定基础,马克思主义学院也必将在打造社团育人平台,适应精神文明建设新常态的道路上继续开拓,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