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布时间2015-03-26

编者按:专业建设工作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内涵建设最直接、最核心的基础工作和重点任务,也是落实学校定位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20149月,我校召开本、专科专业论证与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会议,在各专业老师广泛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各学科相继提出各专业建设论证等报告,并经过学院和学校两级评审通过,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天校报记者就此问题专门采访了负责此项工作的教务处处长娄斌超教授。

记者:娄处长,您好,很荣幸能够有机会采访到您。去年9月份我校已经启动本、专科专业论证与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而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作为这项工作实施的负责人,您能给我们具体介绍下这项工作的相关情况吗?

娄处长:好的。为加强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落实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20149月起我校各专业集中力量开展了应用技术大学本科和高职专业建设论证和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

为了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还专门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包括《关于开展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建设论证和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稿)》和《关于开展高职(专科)专业建设论证和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我们还组织专题会议、利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培训、座谈交流、专家辅导等多种活动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文件解读和教育培训,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集思广益,确保了此项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

20149月到11月全校各专业对高校、行业、企业开展了充分的调研;201412月上旬各专业形成了《专业论证报告》、《专业调研报告》和《人才培养计划》;12月下旬各专业开展各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的自评工作。

20151月学校对57个专业分两批进行了校级评审,15日对第一批9085本科重点专业进行了校级评审,127——28日对第二批28个本科专业和20个高职专业进行了校级评审。

记者:半年时间,57个专业!开展调研、讨论和专业论证,如此大的工程量,一定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统筹和安排工作吧,那么您能跟我们谈谈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吗?以及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取得的成效吗?

娄处长:此次的专业建设论证和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较充分的调动了专业负责人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他们认真仔细的对本专业的情况作了分析、研究,也学习了很多关于专业建设方面的材料,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尤其是听了部(院)级评审专家、校级评审专家的意见后,感到获益匪浅。对以后进一步做好专业建设有了信心和目标。

各专业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职业教育精神,通过论证,明确了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厘清了专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按照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定位修订了人才培养计划。此项工作对加强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办学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学校摸清教学方面家底,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供了基础。据此,教务处也开发了专业建设有关数据库。

各学部(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组织开展了相关研讨学习,广大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自动化专业(专业负责人:胡志华)、通信工程专业(专业负责人:左健存)、软件工程专业(专业负责人:张世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负责人:马文新)、物流管理专业(专业负责人:周艳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专业负责人:陈力平)等在专业建设论证和培养计划修订工作中围绕要求开展各项工作,需求分析到位,数据应用真实,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描述清晰、毕业生应具有的能力及通过课程群实现的途径科学合理。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起到了较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他们的做法将在以后的教师发展中心活动中予以推广,起到示范榜样作用。 

记者:刚才您谈了学校层面整个专业论证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据我所知,我校在一些具体学科的专业建设上也有一些突出的成就,您能具体介绍下吗?

娄处长:总体上来说,我校从2003年升本以来,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规模上,目前我校已有37个本科专业,专业结构上有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和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涉及20个专业类别。

具体来说,我校有“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物流管理”三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是教育部和上海市的“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个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教育培养”专业;“机械工程”和“自动化” 二个专业2014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机械工程”等九个专业为“十二、五”内涵建设(085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多个专业进行“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试点。专业建设多年积累的成果为我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全面实施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专业建设和论证工作在我校所取得的良好成效,那么在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您觉得我校专业建设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娄处长:困难肯定是有的,问题也是存在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之间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职业导向的专业定位需要更加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需要更加聚焦。

很多专业仍存在专业培养目标宽大,专业定位边界不清,若干专业交叉重合问题。一些专业培养目标的服务面向涵盖了产业链全过程,求全求高求难,建议集中力量定位在产业链中下端;一些专业整体定位偏高,偏向于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升学考研。在培养目标的表述上,仍然不精练,不能够突出重点,更没有体现学校定位和专业特色。

其次是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还没有在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体现我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凸显二工大特色,更多强调应用技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很多专业在培养目标表述中提到了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环节中没有突出技能培养、技能训练,没有强调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没有把教学过程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对接。

第二个方面是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学分调整不到位。通过此轮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优化、整合,学分普遍进行了精简。但是还有部分专业学分调整不到位。其中学分最高的专业165个学分,学分最低的专业130个学分。

高职各专业学分调整情况:其中学分最高的专业是107.5个学分,学分最低的专业是96.5个学分。

其次是课程设计没有遵循“职业需求——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的逻辑体系来展开。我校要建立一批职业教育特征鲜明、行业认可度高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具有“职业技能、职业信用、职业特色”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导向高等教育”的定位,决定我校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以职业需求为出发点,服务职业需求,按照“职业需求——培养目标——能力要求——课程体系”的线索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

通过专业论证中,我们发现还有少部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有偏差。培养目标的制定没有从职业需求出发,对岗位能力的分析不具体不全面,课程体系没有为岗位能力的培养提供课程支持。

上述这些课程设计的重要问题,还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和思考。

记者:嗯,确实是有些老师和学生反映部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践学时数太少,无法体现应用技术本科特点。但有些老师认为通识课程设置也存在问题,你觉得呢?

娄处长:是的,我接下来就要讲到通识课程设置存在问题。通过前期座谈发现专业负责人对通识课程的意义作用普遍认识不足,对一些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效果不满意,对一、二学年通识类课程占用较多课时影响专业课开设也提出异议。

文理学部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和意见,对英语、物理、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学分进行了改革。在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各专业与文理学部就通识课程的开设仍要进行沟通协调。

第四是专业课程开出量偏少。选课制是完全学分制的核心,但是目前各专业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数量仍然偏少,甚至某些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选修课部分学生完全没有可以自由选择的课程空间。

还有一些专业学生数较少,多门选修课的开设更加容易分散学生数量,这也是学生规模小的专业开设选修课程的一个顾虑。

第五是职业资格认证调研不均衡没有以职业资格证书内涵作为教学内容制定的参考的意识。

记者:问题确实不少啊,在论证中您还发现师资队伍和专业设置上有哪些不足?

娄处长:第三个方面是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在师资队伍方面,也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具体包括: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职称结构不平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专业负责人责权利不统一,专业负责人积极性需要进一步调动,部分专业负责人职称不高。

第四个方面是还存在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专业。

比如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环境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专业,宽口径,就业范围比较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科学属于交叉学科复合型专业;作为前沿新兴专业智能科学技术也是重点关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属于容易趋同的专业,要错位发展,准确定位;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需要跨学部协作;电子商务(工学专业调整为管理学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管调到工学部),调整较大的专业。

记者:学科专业建设牵涉方方面面,任重道远。那您有什么打算吗?能跟我们谈谈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吗?

娄处长:首先我们会认真梳理专业建设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趁热打铁,及时做好意见反馈和宣传培训工作,创新各项措施,大力推进各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与绩效考核、队伍建设工作等结合起来,树典型,立榜样,积极做好先进事迹、先进经验的宣传和推广。

同时也会从以下7个方面开展后续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专业主任和骨干教师的培训;二是结合完全学分制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的开发;三是落实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加强专业建设;四是认真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教学发展规划,高标准地启动若干教学、教改工程,推进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水平高职教学工程。五是在今年争取本科中外(中德)合作办学的突破。六是引导部分条件好的专业启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专业认证工作。七是充分调动专业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

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希望在新的一年我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工作更上一层楼

(采访记者:陈勇  材料提供:教务处)

 

1:工学部自动化专业教师赴汕头艾迪生自动化有限公司调研

 

2:我校召开信用管理学科专业发展研讨会

 

3:邹龙飞副校长、娄斌超处长等赴常熟工学院调研专业建设工作

 

4:通信工程专业教师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