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校企联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发布时间2016-02-06
2016年2月3日 《东方教育时报》 第5版
(记者 臧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依然是今年上海“两会”的焦点话题。上海市市长杨雄指出,要帮助1万人成功创业,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实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计划,推动高校新建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加大贷款担保贴息、社会保险费补贴等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更多青年投身创业。
不少代表和委员表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的基础上,同时建立起双向打通的校企联动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服务。对此,市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安琦就表示,高校教师的科研方向应当尽可能与其教学内容相关联,因为大学教师搞科研并不仅仅是为了发表论文、评职称,产生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而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方荣则认为,这需要改革高校以往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评价体系,清理压缩各项评比,细化评价指标,延长评价周期,深化分类分级评价。“我建议高校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改进同行评价和‘双盲’评议、‘先盲后明’评议,建立网上评议机制;与此同时,也可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试行代表作制度,以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为学者成果评定和晋级晋职的依据,从而有效避免急功近利的快餐效应。”
除了改进人才评价机制外,以校企联动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也是关键所在。市政协委员、上海健康医学院副院长张道方就表示,要让高校学生主动创新创业,首先,学校、企业要联动起来,帮助学生在读期间就有机会进入企业第一线实习。“如果一个学生只懂得理论知识,空有想法创意,却根本没有走进过社会、遇到过问题,不懂得与人沟通、合理表达、解决问题,那他怎么可能把脑中所想转化成实际的产品和服务?”为此,张道方建议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积极建设实习基地,吸纳高校学生加盟;政府可通过减税、贴息等各种方式对企业进行补贴,以换取企业向大学生开放、共享资源。
在市政协委员、上海二工大副校长徐玉芳看来,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还需给高校更多机会从企业引入应用型的师资人才。“如今,国内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工程型、应用型人才普遍缺乏,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虽然已有宏观政策出台,鼓励校企合作,企业人才可以进入高校任教,但最后的‘落地’环节却仍有较大难度。”徐玉芳告诉记者,这就需要高校改变人才引入的评价机制,不能只讲学历,还要关注其企业经历,从而为提升人才待遇打下基础;与此同时,高校也要改变课堂评价模式,不能只关注教师对理论知识的把握,还要看其是否能借用企业中的丰富经历,真正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