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匣子”:智能制造与环保材料产教融合论坛在二工大举办

发布时间2020-05-16

  2020-5-16  来源:“话匣子”

  (记者 刘康霞)今天,智能制造与环保材料产教融合论坛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举行。论坛就智能制造与环保材料领域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智能制造与环保材料领域教育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展开研讨交流。本次论坛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会场,汇聚政府职能部门、制造领域知名企业、高校专家,政、企、学三方共商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

  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演进,产业结构的质量和数量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智能制造领域的航空发动机为例,据了解,目前世界上能自行设计研制飞机的国家有近40多个,能够独立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国家却只有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航空发动机被称为“工业之花”,加工之难被称为“皇冠上的明珠”,对人才也有更高的需求。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陈国庆表示,随着商业航空发动机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制造等先进技术不断应用,所需的人才结构也相应发生转变,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结构随之转变,专业结构需要转型升级。陈国庆表示,航空发动机领域更需要把职业当事业、不断学习、爱岗敬业、能耐住寂寞、坐得冷板凳的人才,同时,希望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有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会员工作部部长朱玲玲看来,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多高质量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本质上是一种跨界融合,高校和企业将各自的一部分资源拿出来合作共用,以达到资源互补、发展共赢的目的。而能否从治理结构等方面将校企合作制度化,能否将校企合作融入到日常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则是产教融合实施中的两个关键点。

  陈国庆建议,高校将校企合作“制度化”,融入到日常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边实践边学习,培养定制型人才,企业通过提供固定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岗位”,为定制型人才培养建立长效机制,有助于切实实现产教融合,助力人才培养。

  论坛上,著名创业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吴文巍做“智慧制造与新人才能力模型”报告,华虹集团旗下上海华力党委书记、执行总裁周利民做“新一代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探索”报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培训部副主任来回、二工大复合材料成型专业田浩彬教授与大家分享了近年来校企合作的做法与经验。为更好地服务长三角,二工大主动出击,与长三角地区企业建立了密切联系。论坛现场连线了正在浙江进行产学研合作的王利军教授,以及新化化工有限公司研发室刘震主任,共同探讨“产学研合作在人才培养及生产中的作用”。二工大面向长三角中小企业,开展技术转移转化,在长三角地区建立的多个技术转移工作站也深受当地认可,浙江武义科技局局长章航,二工大驻武义技术转移工作站站长、工业工程系主任杨敬辉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校地合作的经验。此外,二工大工程训练中心副主任朱文华教授、环境工程系主任关杰教授也分别做了主题为“打造虚拟制造产教融合平台”、“服务地方,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的交流发言。

  原始链接:http://www.news1296.com/smg/cms/app/5.5.0/share.html?loader=%7B%7D&viewport=%7B%22tag%22:%22h-viewer%22,%22data%22:%7B%7D%7D&view=%7B%22tag%22:%22c-share-content-view%22,%22history%22:true,%22in%22:%7B%22key%22:%229b8d2c36-5acc-4736-8e5c-e0f726450d84%22%7D%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