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教育:东方英才|塑造未来工程师、当好数字光影“筑梦人”、以匠心育人、呵护青年成长、点亮学生成长路、播撒创新“种子”……走近这些教师人才(部分)
发布时间2025-05-20
2025-05-20 来源:上海教育
为全面深入贯彻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重大战略部署,聚焦建设“五个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重要使命,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简称“两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做精本土培育、做优青年培养,通过完善学科设置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评价体制机制等,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积极发挥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2024年,两委认真实施“东方英才计划”,教卫系统共有465位各级各类人才专家入选,为加强战略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024年“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共有教卫系统99位教师人才入选,其中本科高校49位、职业院校20位、基础教育学校30位。这些教师人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在教育领域和全社会享有较高声望。他们师德高尚、砥砺奉献,专业学术能力精湛、育人成就突出、师生群众公认,践行弘扬教育家精神,堪称新时代“大先生”。今天,让我们走近“东方英才计划”教师项目的本科高校教师人才们,感受他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爱国奋斗精神。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
王世钰
牢记育人使命,播撒创新“种子”
“宏图若难绘,细微犹可为;远峰若难及,且栽手边松。”这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语与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王世钰一直坚持的教学理念。
细针绣缎,不断更新课堂教学
人工智能时代,王世钰副教授认识到,课堂的价值在于提供机器无法替代的互动性,于是她重新备课,采用更能激发学生个体高互动性的授课法,比如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课程的教学法更新为参与性互动授课,以“丝绸之路”一课为例,她让学生扮演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商贩、模拟各国特产交易,深入理解其重要历史意义。她努力让每节课都达到学生乐于参与、收获颇丰的效果,而精心备课的付出使她积淀深厚,广获学生好评,荣获“外教社杯”全国教学比赛上海赛区特等奖。
王世钰副教授与学生讨论AI时代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法
片云载岳,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对教学的每一处用心,都是学术灵感的伏笔。王世钰副教授认为,自己可以从发表中华文化类文章、指导学生翻译“厚生、厚德、厚技”校训、拍摄家乡文化双语视频、参加翻译等赛事的微实践开始,以寸心之力为文化强国建设助力。她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哲社规划课题等都紧紧围绕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展开。
王世钰副教授讲授中国文学与文化的传播
尺镜观星,以时代需求为学生导航
王世钰副教授将时代需求融入教学细节,她借技术重构课堂体验——全息投影重现历史外交场景,学生化身马可·波罗的翻译官,使教室成为时空折叠的跨文化实践场域;以产教融合对接社会需求——与行业领先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翻译项目历练;以社会责任培育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运用创新能力服务上海城市建设,传播上海,翻译未来。
王世钰副教授指导学生设计简历
原始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J7FlchXFZzuKKhIUsaKbQ
Copyright©2022 版权所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沪ICP备19020926,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邮编201209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中心意见反馈